特岗教师
收起

2017年内蒙古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8年07月03日 栏目首页

2017年内蒙古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教育学部分(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孔子

D.昆体良

【答案】B

【解析】在西方教学史上,赫尔巴特第一次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

2.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 )(易错)

A.德育

B.智育

C.创新教育

D.全面发展教育

【答案】C

【解析】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

3.《学记》中提出的“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是指在教学中要贯彻()(常考)

A.循序渐进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答案】A

【解析】“学不躐等”即学习不能越级而进,应循序渐进;“不陵节而施”即不超越受教育者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二者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4.学生的性别、家庭环境、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等差异所造成的不同个性方面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劳动的()

A.创造性

B.复杂性

C.群体和个体的统一性

D.示范性

【答案】B

【解析】趣干所述体现了教师的劳动对象(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人,具有复杂性。这就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复杂性的特点。

5.课程计划的核心问题是()(常考)

A.开设哪些学科

B.各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学科的教学方法

【答案】A

【解析】课程计划具体规定了教学科目的设置(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程开设顺序)、课时分配(教学时数)、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其中,开设哪些科目(课程设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和首要问题。

6.某学生下定决心要改掉经常迟到的坏习惯,但到了冬天,还是经常迟到

养其( )。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答案】C

【解析】题干所述学生下定决心要改掉迟到的坏习惯,但到冬天仍经常迟到,这是其缺乏道德意志的体现。

7.为防止考试焦虑症发生,学校咨询人员提前对学生进行集体指导,讲授

属于()

A.早期干预

B.缺陷矫正

C.发展指导

D.问题预防

【答案】D

【解析】问题预防是指在可能的问题发生之前,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工作,以提高学生应付将来问题的能力。题干所述体现了学校咨询中的问题预防。

8.人的身心发展是在( )过程中实现的。

A.机体正常发育

B.社会实践

C.认知能力发展

D.思想品德形成

【答案】B

【解析】个体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作为个体的人只有参与社会实践,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

9.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一种()

A.认识过程

B.教师教的过程

C.学生学的过程

D.双边活动

【答案】A

【解析】教学过程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10.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易混)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科学技术

D.文化

【答案】B

【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尤其是政治制度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少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1.下列关于讲授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分为讲述、讲解、讲演三种方式

B.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桂、系统性、思想性

C.注意启发

D.讲究语言艺术

E.是注入式的教学方法

【答案】ABCD

【解析】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有: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和思想性,要认真组织;讲授要讲究策略和方式,要系统完整,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符合知识的系统性和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要求;教师要努力提高语言表达水平,讲究语言艺术;要组织学生听讲;要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讲授法可分为三种形式:讲述、讲解和讲演。

12.班级目标设计的主要依据是( )

A.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

B.学校培养目标

C.学生个性特征

D.班级群体现实发展水平

E.班主任的授课方式

【答案】ABD

【解析】班级目标的设计,主要依据两方面因素:(1)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学校的培养目标;(2)班级群体的现实发展水平。

13.学生中心取向的教学模式有()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探究学习

D.个别化学习

E.自主学习

【答案】ACD

【解析】可供选择的教学模式主要有直接教学、探究学习、个别化教学、接受学习、发现学习等。其中,直接教学和接受学习属于教师中心取向的教学模式;发现学习、探究学习、个别化学习等属于学生中心取向的教学模式。

1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要通过()来实现。(常考)

A.教育促进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

B.教育促进社会变革

C.教育促进科学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

D.教育对文化的延续

E.教育可以提高人的修养

【答案】AC

【解析】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1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为()(常考)

A.学会认知

B.学会做事

C.学会感知

D.学会合作

E.学会生存

【答案】ABDE

【解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教育要使学习者“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合作)”和“学会生存”,这一思想很快被全球各国所认可,并被称为教育的四大支柱。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6.学制

【答案】

【解析】学制是学校教育铡度的简称,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17.最近发展区(常考)

【答案】

【解析】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是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18.课程(广义)

【答案】

【解析】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四、简答题

19.简述新时期理想师生关系的特点。(常考)

【答案】

【解析】(1)人际关系:尊师爱生。(2)社会关系:民主平等。(3)教育关系:教学相长。(4)心理关系:心理相容。

20.德育过程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要求有哪些?

【答案】

【解析】(1)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特点;(2)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育,防止一般化、成人化、模式化;(3)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1分)

21.小王、小李是刚工作一年的青年教师,两人工作很努力,但也存在很多困惑。小王对小李说:“为了上好课,我学习了很多关于新课改的知识,意识到教学中要关注学生,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我特别注意调动课堂气氛,我的课以学生发言、表演为主,上得很热闹,上周的公开课上,学生都很活跃,可听课的老教师们都说我的课缺乏深度,只注重形式。难道一堂课热热闹闹的不好吗?”小李说:“为了上好课,我也没少下功夫。我专门买了特级教师的教学录像,细心模仿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上课几乎就是把录像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复制到我的课上。可为什么同样的上课方式,我的课效果就不好呢?”

(1)从新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指出小王、小李在教学中各存在什么问题。(4分)

(2)请从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的角度对他们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7分)

【答案】

【解析】(1)案例中的两位老师都处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生存关注”阶段。处于该阶段的教师在“现实的冲击”下,产生了强烈的自我专业发展的忧患意识,特别关注专业活动中的“生存”技能,专业发展集中在专业态度和动机方面。小王老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过于关注学生,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小李老师存在的问题是忽视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和学生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没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未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2)①目标明确,指教师上课时明白这堂课要使学生掌握一些什么知识和技能,要养成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也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全面性,达到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的统一。案例中的两位老师都忽视了这一点。

②方法得当,是指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案例中的小王老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只注意关注学生,没有考虑教学任务和内容的特点,故导致讲课流于形式;案例中的小李老师只是照搬特级教师的教学模式,而不注意根据不同学生的差异性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故教学效果不好。③组织严密,是指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节奏紧凑,不同任务变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案例中的小王老师过于关注学生,只注重课堂的热烈氛围,忽视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课堂组织不严密,缺乏条理性。④气氛热烈,是指课应该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案例中的小王老师只注意课堂的热烈气氛,而没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导致课堂缺乏深度;案例中的小李老师只顾一味照搬模仿特级教师的教学模式,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结合起来,也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教育心理学部分(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2.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是()

A.班杜拉

B.奥苏贝尔

C.布鲁纳

D.苛勒

【答案】A

【解析】自我效能感由班杜拉首次提出,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23.如果学生已经掌握了“哺乳动物”的概念,再来学习“鲸”这种动物。这种学习是()

A.上位学习

B.总括学习

C.下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答案】C

【解析】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原有观念在包容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题干所述学习属于下位学习。

24.心智技能形成中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和内部言语阶段可以合称为( )

A.原型定向

B.原型模仿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答案】D

【解析】原型内化是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原型)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忿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它又分为三个小阶段,即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和内部言语阶段。

25.学生在记圆周率“3.14159-----”时,用“山巅一寺一壶酒……”来记。这是利用了()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调节策略

【答案】B

【解析】题干所述方法属于记忆术中的谐音联想法,记忆术属于精加工策略。

26.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常考)

A.正加速型

B.零加速型

C.负加速型

D.倒“U”型

【答案】C

【解析】略

27.课堂中从众现象的发生,一般认为是()的结果。

A.群体凝聚力

B.群体规范

C.课堂气氛

D.课堂里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答案】B

【解析】群体规范会形成群体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还可能导致从众现象的发生。

28.新教师更多关注课堂申的细节,专家型教师很少谈论课堂管理问题和自己的教学是否成功。这是反映二者在()方面的差异。(易错)

A.课时计划

B.教学过程

C.课后评价

D.教学策略

【答案】C

【解析】专家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有以下几方面差异:(1)课时计划的差异; (2)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3)课后评价差异;(4)其他差异。其中,在课后评价时,专家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关注的焦点不同。新手型教师的课后评价要比专家型教师更多地关注课堂中发生的细节;而专家型教师则更多地谈论学生对新教材的理解情况和课堂中值得注意的活动,很少谈论课堂管理问题和自己的教学是否成功。

29.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这种方式称为()

A.顺应性迁移

B.同化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一般性迁移

【答案】A

【解析】题干所述是顺应性迁移的含义。

30.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学会调适,二是(

A.行为矫正

B.学会适应

C.寻求发展

D.克服障碍

【答案】C

【解析】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

31.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是其首要环节。

A.提出假设

B.发现问题

C.理解问题

D.检验假设

【答案】B

【解析】略。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少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2.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社会因素有()

A.家庭教养方式

B.学校教育

C.同辈群体

D.个人努力

E.遗传

【答案】ABC

【解析】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因素:①家庭教养方式;②学校教育;③同辈群体。(3)个人主观因素。

33.合作学习在设计与实施上必须具备的特征有()

A.分工合作

B.密切配合

C.各自尽力

D.社会互动

E.团体过程

【答案】ABCDE

【解析】合作学习在设计与实施上必须具备以下五个特征:(1)分工合作;(2)密切配合;(3)各自尽力;(4)社会互动;(5)团体过程。

34.下列选项中,属于组织策略的是()

A.画线

B.记笔记

C.列提纲

D.画关系图

E.位置记忆术

【答案】CD

【解析】画线属于复述策略;位置记忆术和记笔记属于精加工策略。C、D两项属于组织策略。

35.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是()

A.同伴群体

B.认知失调

C.态度定势

D.道德认知

E.社会风气

【答案】BCD

【解析】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包括:(1)外部条件:①家庭教养方式;②社会风气;③同伴群体。(2)内部条件:①认知失调;②态度定势;③道德认知。

36.联结学习理论认为()(易混)

A.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俸内部构造完形

B.学习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

C.强化在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

D.认知结构是学习的基础

E.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

【答案】BCE

【解析】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在刺激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刺激一反应联结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和强化的结果。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A,D项属于认知派学习理论的观点。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37.学习准备(常考)

【答案】

【解析】学习准备,又可称为学习的“准备状态”或学习的“准备性”,指的是学习者在准备从事新的学习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38.变式

【答案】

【解析】所谓变式,就是变换使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属性,使本质属性保持不变而非本质属性或有或无,以便突出本质属性。

39.发散思维

【答案】

【解析】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分散思维、辐射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发散思维的过程是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多种信息的过程。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40.教师应采取哪些措施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答案】

【解析】创造性是由人的认知能力、个性倾向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行为结果。因此,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索创造性的培养途径:(1)培养创造性认知能力。①培养创造性的知识基础;②创造性思维的培养。(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①保护好奇心;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④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3)创设有利的社会环境。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4)培养创造型的教师队伍。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必须对教师进行有关创造性的相应培训和专门指导。

41.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易混)

【答案】

【解析】(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有效运用记忆术;(7)适当过度学习;(8)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根据记忆和遗忘的规律,防止遗忘)。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1分)

42.小明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学生,他的最大特点就是贪玩,学习不用功。每次考试他都有侥幸心理,希望能够靠运气过关。这次期末考试他考得不理想,他认为这次是自己的运气太差了。

请运用韦纳的归因理论来分析:

(1)他的这种归因是否正确?如不正确,正确的归因应是怎样的?(6分)

(2)对教师来说,正确掌握韦纳归因理论有何意义?(5分)

【答案】

【解析】(1)小明把考试不理想的原因归为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即运气。这种归因不正确。

这种归因方式会导致他对自己的行为不用负责,长此以往学习动机可能会下降,学习成绩也不会提高。他应把行为的原因归为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即努力。

(2)韦纳的归因理论在教育上具有重要意义。①教师根据学生的自我归因可预测其此后的学习动机。学生自我归因虽未必正确,但却是重要的。因为归因促使学生在从了解自己到认识别人的过程中,建立起明确的自我概念,促进自身的成长。而如果学生有不正确的归因,则更表明他们需要教师的辅导与帮助。②长期消极的归因不利于学生的人格成长,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反馈的作用,并在反馈中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学生正确归因,重塑自信。韦纳发现,在师生交互作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自己成败的归因,并非完全以其考试分数的高低为基础,而是受到教师对他的成绩表现所做反馈的影响。③通过归因训练改变学生消极的自我认识,提高学习动机。根据归因理论,学生将成贱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因此,教师在给予奖励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要联系学生学习进步与努力程度的状况来看。在学生付出同样努力时,对能力低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奖励;对能力低而努力的人给予最高评价;对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则给予最低评价,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

教育技术学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43.教育技术的范畴涉及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个方面,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A.线性相关的

B.顺序排列的

C.协同作用的

D.互为倒置的

【答案】C

【解析】略。

44.《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整合各类优质教育资源,推进资源普遍开放共享,鼓励师生共建共享优质资源,加快推动教育服务模式和( )的变革

A.管理方式

B.学习方式

C.通讯方式

D.合作方式

【答案】B

【解析】2017年发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整合各类优质教育资源,推进资源普遍开放共享,鼓励师生共建共享优质资源,加快推动教育服务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45.在基础教育信息化事业的推进过程中,应注意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边远、贫困和( )地区覆盖。

A.民族

B.沿海

C.沿边

D.东部

【答案】A

【解析】2017年发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乏五”规划》中提出,要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着力加强“老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专递课堂”“在线开放课程”等信息化教育教学和教师教研新模式的探索与推广,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覆盖。

46.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信息的传授者,起到的是信源和信息()的作用。(易错)

A.译码

B.解释

C.发布

D.编码

【答案】D

【解析】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的主要任务是提供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编码以及处理反馈信息。

47.微课以微视频作为主要载体,聚焦于()教学问题,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答案】A

【解析】“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

48.目前多媒体计算机CPU赴理信息时,采用的是()数字编码。

A.十进制

B.八进制

C.六进制

D.二进制

【答案】D

【解析】在计算机内部,一切信息(包括数值、字符、指挥计算机动作的指令等)的存储、处理与传送均采用二进制的形式。

49.Excel是()系列办公软件中的一个电子表格软件,可以实现对日常生活、工作中的表格数据进行处理。

A.Baidu

B.Google

C.Office

D.Flash

【答案】C

【解析】略。

50.在编写教案时,教师要充分注意选用真实可靠的事例,才能保证较好的教学效果,这遵循的是()原理。

A.共同经验

B.最小代价律

C.重复作用

D.信息来源

【答案】D

【解析】信息来源原理是指在教学媒体编制中,选用的信息来源应该是有权威、有信誉、真实可靠的。题干所述内容即体现了信息来源原埋的内涵。

51.教学中所谓的()具有两个基本特征:问题的目标很明确和解决方法是确定的。

A.结构不良问题

B.结构良好问题

C.复杂问题

D.决策问题

【答案】B

【解析】根据问题的结构特征和复杂程度,可以分为结构良好问题和结构不良问题。结构良好问题有两个基本特征:(1)问题的明确性;(2)解法的确定性。

52.教学测验后,为比较两个班级学生的分化程度,主要利用()进行评析。(易混)

A.中位数

B.平均分

C.标准差

D.极差

【答案】C

【解析】标准差是评价班级学习分化程度的指标。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少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53.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教学目标是一个系统,它由教学目的决定,包括()三个层次。

A.知识目标

B.课程目标

C.单元目标

D.课时目标

E.技能目标

【答案】BCD

【解析】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教学目标是一个系统,它由教学目的决定,包括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乏个层次。

54.教学设计的特点有()

A.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

B.强调建立可操作的具体教学目标

C.强调对教学对象的了解

D.强调对教学对象的需求分析

E.注重教学效果评价和反馈

【答案】ABCDE

【解析】略。

55.戴尔“经验之塔”中,处于中层的“观察经验”具有的特点是()(易错)

A.比上层媒体传递的经验具体

B.比下层媒体传递的经验抽象

C.讲的是要求学习者动手“做”

D.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E.指出了教学媒体的优势和不足

【答案】ABD

【解析】在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中,塔的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则越抽象,故处于中层的“观察经验”比下层媒体传递的经验抽象,比上层媒体传递的经验具体。位于塔中层的“观察经验”,比上层的言语和视觉符号具体、形象,又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弥补下层各种直接经验方式的不足,且易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6.学生的学习活动往往需要借助于信息工具来完成,根据对学习者学习所提供支持的差异,这些工具被划分为()三类。

A.效能工具

B.课件工具

C.认知工具

D.交流工具

E.研发工具

【答案】ACD

【解析】学生的学习活动需要借助工具来完成,根据对学习者学习所提供支持工具的功能差异,这些工具可以被分为效能工具、认知工具和交流工具三类。

57.按教学阶段划分,教学评价可分为()

A.表现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资源牲评价

E.总结性评价

【答案】BCE

【解析】略。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58.简述编写学习目标的基本要素(ABCD模式)。(4分)

【答案】

【解析】简述编写学习目标的基本要素(ABCD模式)。

A——对象( audience):即目标陈述中应写明教学对象;

B——行为(behavior):是目标陈述中最基本的成分,表明学习之后学习者能够做什么;

C——条件(condition):表示学习者完成规定行为时所处的情境,即行为应该在何种条件下产生;

D——标准(degree):是行为完成质量的可接受的最低依据,一般从行为的速度、准确性和质量等方面来确定。

59.简述认知结构变量的内容。(3分)

【答案】

【解析】(1)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2)认知结构的“可分辨性”;(3)认知结构的“稳固性”。

60.简述掌握学习模式中矫正教学的含义。(4分)

【答案】

【解析】掌握学习是由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的一个基本假设是: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在学生发生困难的时刻、在困难内容上给予帮助,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达到完成80%~ 90%的评价项目)。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学生能否学习要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好坏,而只能决定他将要花多少时间才能达到对该项内容的掌握。

掌握学习的一种形式是:依据学生不同的需要来变化教学时间。为那些需要继续学习基本概念的学生提供矫正性教学;让其他学生做一些扩展性的作业,但有人对此提出质疑,认为掌握慢的学生因为受到了矫正性教学可以学得较好,但是掌握快的学坐因等待其他人赶上而速度减慢了。利用常规课时间进行矫正性教学,那么教学内容所包含的量就减少了,这样掌握教学帮助慢生是以牺牲快生为代价的。

所以,矫正教学的目的是使没有掌握好知识点的同学再一次地掌握,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效果。

61.简述新课程评价理念的主要观点。(5分)

【答案】

【解析】(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变;(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四、设计题(本大题共14分)

62.请选择你所熟悉的学段(小学或者初中)某个学科的教学内容,设计出基于多媒体教学环境(有电子白板、投影仪、个人电脑、实物投影、音响设备等)的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案。具体要求如下:

(1)学习者特征分析;

(2)进行学习内容的分析;

(3)说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4)列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5)描述本节课所用的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目标及作用;

(6)说明教学重点、难点的解决策略;

(7)规划出关于本节课教学效果的形成性评价方案;

(8)画出教学过程展开的流程图;

(9)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理念。

【答案】

【解析】以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年、月、日》为例:

(1)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他们已经较好地掌握了时、分、秒等数学知识,并且在日常的生活中对年、月、日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学生的思维活跃,语言表达能力强,对数学有着较大的兴趣,并有较好的基础,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他们能够利用互联网进行简单的网上收集信息的活动。由于学生的个人兴趣、课外阅读习惯、家庭条件等不同,他们对年、月、日知识了解的多少相差也较大。

(2)学习内容分析理收集到的信息

本节课学生将通过登录专题学习网站收集信息,并通过和同学的协作交流进一步整理收集到的信息,从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了解平年和闰年,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钟表,学匀了时、分、秒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教学的,本课是进一步学习本单元其他知识的基础。

年、月、日的知识与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教学时不能把学生看作一张白纸。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主地进行探究,发现已有的规律,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3)学习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借助网络课件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逐步形成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协作交流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网上探究等方式,感受并记住每月的天数。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操作、交流、讨论等活动,逐步形成自主探究精神与合作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4)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年、月、日之间的相互关系。

②教学难点:记住各月的天数,初步学会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

(5)本节课所用的多媒体资源的使用目标及作用

通过多媒体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平台,克服书本的局限性。此外,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丰富的特点,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平台,活跃课堂气氛,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6)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策略

充分发挥网络容量大、信息量广这一优势,在网站中设计万年历、资料馆、习题库等几个板块,为学生自己查找信息提供大量的、形式多样的素材,并以展示平台为交流王具,充分发挥网络强大的交互功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利用网络平台突破重点、难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7)本节课教学效果的形成性评价方案

在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了每月的天数并在小组内讨论过大月、小月的相关内容后,通过请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讨论情况,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教过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后,随机口头提问学生,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哪几个月是大月,明几个月是小月;引导学生登录网站中的问题库,完成问题库中的练习题,通过观察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教学结束后,启发学生畅淡学习收获,从学生的汇报情况来了解教学效果。

(8)教学流程图

(9)教学设计理念

《年、月、日》是一节基于网络环境的数学课,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引导学生通过登录专题网站获取有关年、月、日的相关信息,再通过与同学协作交流整理信息的方式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探索、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相关知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倡通过自主探究、与人合作的方式获取新知识,本节课正是为了完成上述目标而设计的,学生利用专题网站开展自主合作式的学习,通过网上收集信息、协作交流。总结发现等活动,增强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了自主探究及与人合作的意识。

相关推荐:

2018年各地特岗教师考试报名时间

考生必看
考试介绍 考试科目 今日热点 考试时间 报名时间 报考条件 报考流程 面试问题 热点答疑
精品课程 更多
网络课堂 更多
立即购买课程 APP观看下一节
相关推荐 更多
电脑版 投诉平台

首页

课程

题库

图书

我的